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傅大炮传奇 > 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

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

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 (第1/2页)

一九二八年十二月,北迁的“中央史语所”刚刚就绪,傅斯年即增派李济前往主持对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。
  
  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,发现于二十世纪初,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,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。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(帝辛)亡国,商以此为都(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末至十一世纪),共经八代十二王、二百七十三年。
  
  对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,这至今仍被看作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,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开出新天。
  
  对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,从根上说,源于一个叫王懿荣的清廷官员在自己吃的中药上的发现。
  
  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秋的京城,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宅院里,年过半百的王懿荣,正躺在病床上。近日身染疟疾,病情时好时坏,四处求治未果,让他不免有些焦虑不安。
  
  这时他手里正拿着一剂药方,是一位友人探得个深谙药性的老中医,给他开的方子。王懿荣平素略通医道,发现药方中一味“龙骨”,从未听说。随后经四方打听,说只有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鹤年堂药铺才有此药。
  
  待家人将药抓回来,好奇地打开药包查看何为龙骨,原来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骨片。本为金石学家,精研铜器铭文之学的王懿荣发现,有的骨片上有许多非常规律的符号,很像古代文字,但其字体又非籀非篆。他翻看再三,摩挲良久,一时难解。
  
  为一探究竟,他派人赶到鹤年堂,选了文字较鲜明的全部买下。并许诺,再得了有字的龙骨,将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。
  
  这一天,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一干人等,携带发现的“龙骨”至京师,遂被药肆掌柜引荐到王懿荣府上。王懿荣视为珍宝,以每板银二两如数收购,并让范氏等人铺纸研墨,为每人写了一副对联或条幅以示感谢。
  
  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春,范维清又带来了八百余片“龙骨”,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。后又有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,片片有字,王懿荣亦全数购下。于是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,纷纷携之登门,时不多久,王懿荣已收“龙骨”达一千五百余片。
  
  庚子一九零零年春,范估又以八百片售于王懿荣,其中一片是全甲的上半,刻五十二个字。
  
  接下来,王懿荣对“龙骨”进行了反复推敲、排比、拼合,深厚的金石功底,使他不难了解了这些“龙骨”是龟甲和兽骨,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,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。“细为考订,始知为商代卜骨,至其文字,则确在篆籀之前。”
  
  最后,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,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、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,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。这一发现使王懿荣惊喜不已。
  
  于是,至今为止,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被发现啦!
  
  王懿荣(1845-1900),字正儒,一字廉生,原籍云南,山东省福山县(今烟台市福山区)古现村人。生性耿直,号称“东怪”。
  
  祖父王兆琛,为经魁、二甲进士、翰林院编修,官至山西巡抚。父亲王祖源,拔贡,历任兵部主事、员外郎、四川成都知府、四川按察使,为著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。
  
  光绪五年,王懿荣中举,次年连捷二甲第十七名进士。朝考一等第三名,入翰林院选庶吉士、散馆授翰林院编修。历任翰林院侍讲、河南乡试主考、翰林院侍读并署南书房行走,旋又补汉日讲起居注官,,此时的官职为——国子监祭酒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