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章 第二代 (第1/2页)
在这第一座核裂变电站建成之后,李青松让它运行了一段时间,在这过程之中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。
并且,李青松时刻在投入着数千人份的脑力,仔细观察着它运行的每一个过程,思考着该如何才能优化,提升它的性能。
于是,几个月时间而已,李青松便思考出了上千条优化细节,并在实验室之中进行了验证。
在这之后,李青松立刻开始了第二座核电站的建造。
在人类世界之中,每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和调研,每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都是大事。
环评,安全性,经济性,区域性影响,整体性布局,等等等等,哪一个因素不需要几十上百个专家团队进行经年累月的调查与研究,生成几万几十万份调查文件,最终才能通过决议?
但在李青松这里,除了建设核电站本身之外,没有其余任何阻碍,也没有其余任何需要顾忌的地方,说建就建,且速度极快。
于是第二座核电站立刻上马。
相比起第一代核电站,这第二代,也是第二座核电站实现了大量的细节优化,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。
第一代核电站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和中子慢化剂,通过水将热量带出来,加热另一部分水变成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。
但在这一座核电站之中,流程却从三个被缩短成了两个。
李青松不再尝试通过水作为冷却剂将热量带出来,而是直接在堆芯之中,通过铀燃料棒的裂变来将水加热,散热的同时,直接将其烧成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。
仅仅一个步骤的省略而已,效率却能直接提升20%以上。
另一个优化提升方面则是材料学进步所带来的材料性能提升。
材料学身为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,这些年来,李青松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它的研究。
不管自己麾下有多少克隆体,李青松始终能保证至少有5%左右的克隆体在从事材料学研究。
如今自己的最大意识链接数是510万左右,对应的,材料研究基地之中便有大约25万名克隆体在工作。
各种各样的材料,钢铁,水泥,塑料,耐热的,耐寒的,等等等等,无所不包。
更高性能的材料,让李青松可以进行更大速率的裂变,进行更快速的能量转移,同时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其余的一些调整,则分布在整体结构、电力稳定、安全冗余等方面。
林林总总下来,整体来看,第二代核裂变电站相比起第一代,不仅效率提升了30%以上,还更加的智能化,更加安全。
第一代核电站每运行一天时间就要倒亏60万度电,这第二代核电站,每运行一天倒亏的电力则减少到了25万度左右,亏损大大减少。
李青松隐约记得,人类世界的核裂变电站似乎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还是第七代来着,相比起来,自己才发展到第二代,后续征途仍旧漫漫。
“不过也没关系,一步一步来就是。”
李青松这样想着,快速将第二座核电站建成,同时再度重复第一代核电站之时的事情,再一次开始了观察与思考,还有实验室验证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