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晋末长剑 > 简单介绍下南北朝骑兵

简单介绍下南北朝骑兵

简单介绍下南北朝骑兵 (第2/2页)

书里提到颍川士族凑了多少骑兵,荀畯第一次见邵贼也带了不少骑兵,就没人提及颍川士族为啥能整这么多骑兵吗?
  
  其实这就是原因。
  
  南朝大名鼎鼎的淮颍突骑来源就是这些地方。
  
  衣冠南渡之时,颍川、南阳及附近郡国的士族南下,带走了大量私兵部曲,这些人是有一定的骑兵传统的,因为他们都算是刘秀迁过来的幽州突骑后裔。
  
  但淮颍突骑在东晋时期战斗力没那么强,无法和正牌幽州突骑相比。
  
  刘裕就不是很满意,攻灭南燕后,大量收编鲜卑骑兵,组建“鲜卑虎斑突骑”。
  
  石勒灭王浚的时候,曾经骂他:“君位冠元台,爵列上公,据幽都骁悍之国,跨全燕突骑之乡,手握强兵,坐观京师倾覆,不救天子,而欲自尊。”
  
  看吧,石勒都知道幽州突骑的名声。
  
  但中央禁军的突骑都以鲜卑居多了,幽州突骑这时候徒有虚名罢了,或许——这里的幽州突骑,主要指的是到幽州境内生活的鲜卑人吧。
  
  东晋后半段,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。
  
  这一时期,是具装甲骑开始大发展的年代。
  
  因为胡人建立的政权,天生有骑兵优势。
  
  另外一点就是,从西晋末年开始,到刘汉、前赵、后赵及鲜卑诸燕,步兵都很菜,往往被骑兵一冲就完蛋,实在硬一点的,上具装甲骑也能给你冲散。
  
  慕容德进攻青徐时,对辟闾浑夸口:“都督元戎一十二万,皆乌桓突骑,三河猛士。”
  
  这话肯定是夸张了,但慕容德一个鲜卑后燕残余势力,手下也有一堆具装甲骑,足见当时非常流行。
  
  鲜卑人是非常喜欢具装甲骑的。在没进入中原时期,王浚就曾以大量马铠酬谢他们。
  
  也就是说,八王之乱时期,段部鲜卑就已经能组建数百、一两千具装甲骑了。
  
  整个十六国时期,具装甲骑的数量逐渐增加,铠甲越来越厚,马槊越来越粗,简直跟军备竞赛一样。
  
  到南北朝时,具装甲骑达到了巅峰,成为当之无愧的军中核心。
  
  以北朝为例,本部落骑兵当具装甲骑,其他部落的当轻骑兵或步兵。
  
  450年,元嘉北伐,柳元景、薛安都攻弘农,大败北魏具装骑兵,还俘虏了两千多步兵,本来要杀的,后来这些人哭诉:“以骑蹙步,未战先死。”
  
  即北魏用具装甲骑督战,逼迫步兵送死。
  
  当时北魏军队的构成是什么样的呢?拓跋鲜卑的“沙漠之突骑”,外加其他胡汉百姓组成的“咸夏之劲卒”。
  
  与具装甲骑地位相匹配的是,马槊越来越变态。
  
  陈留公拓跋虔的马槊就以尺寸长、份量重而闻名,“槊大称异”。
  
  拓跋虔曾经把他的槊顿在地上,敌兵拔不出来。
  
  南北朝后期,贺拔胜追击高欢,因为槊太重,必须双手持,故没带弓箭,让高欢跑了,后悔不已。
  
  萧梁时,少府造两刃槊,长5.88米,直径超过0.1米。
  
  羊侃“执槊上马,左右刺击,特尽其妙”。
  
  这个槊还有个折树槊的美誉,即羊侃策马舞槊的时候,威势太过惊人,别人吓得爬上了树,因为人太多了,把树枝折断。
  
  为什么要搞这么变态的马槊?
  
  因为具装甲骑的马越来越高大,甲越来越厚,不得已而为之。
  
  不过这也是具装甲骑辉煌的顶点了。
  
  后来,在战争中,人们发现,适当减轻一下铠甲的重量,减轻马槊的重量,提高机动性,比纯粹叠甲更好一些。
  
  任何事情,都有个平衡点。
  
  原来搞得太极端了,不可取。
  
  这从薛安都一次战斗中可以体现出来。
  
  北魏“纵突骑,众患之”,薛安都把铠甲脱下,提升机动力,然后把北魏那些铁罐头耍得团团转。
  
  不过这时候还只是出现了苗头,没引起大范围的重视。
  
  等到各自的步兵也练出来,尤其是当具装甲骑居然冲不动步兵时,人们就意识到该适可而止了。
  
  于是,具装甲骑不但开始轻量化,同时编制也大大缩减。
  
  南北朝结束,隋代时,可能还有点风气残留,隋朝保留了五千多具装甲骑的编制。
  
  到了唐代,具装甲骑规模进一步缩减,最多时也就三千出头。
  
  到了北宋有多少,我不太记得了,应该比唐朝还少。
  
  不过到了北宋末年,具装甲骑居然来了一次“文艺复兴”。
  
  在大家都不太玩这个兵种,编制大大缩小之时,金军却爱上了此物,以为冲阵主力,还经常得手。
  
  不得不说,有些时候历史就是个循环。
  
  最后说一下上章骑兵突袭的事情。
  
  我发现,不少人评判一件事物,缺乏“中间思维”。
  
  什么叫中间思维呢,就是万事万物不是非黑即白,大部分时候是灰色的,并不处于极端状态,而是中间态。
  
  二极管思维的人,要么认为古代军队组织度超高,强悍铁血,要么把古代军队贬得一文不值,说现代中学生训练成军,都能轻易打垮古代的军队。
  
  太极端了。
  
  古代军队的组织度、实力,处于这两种认知的中间态,且历朝历代或每个朝代不同军队之间的差异很大。
  
  骑兵波次前进,为什么觉得是高难度事情?你是不是把古人组织度想得太低了?
  
  唐代经常派出少量军队,从中原出发,抵达边境后,临时征发突厥、粟特、回鹘、契丹等杂胡部落,配合作战。
  
  而这支出发的唐军,内部构成也不一定全是汉人,而是各族都有。
  
  这种混编而成的部队,唐军占少数,各族杂胡占多数,大部分人语言不通,人种都不一定一样,还是临时征发的,没配合过,相互间不熟悉,人家能追击上千里。
  
  再说东汉年间,禁军突骑去边境,征发郡国突骑,再征发乌桓、匈奴、鲜卑等部落兵,一起去草原,长途奔袭打仗,都是临时编组的。
  
  你是不是把古人看得太低了?
  
  邵贼奔袭的部队,义从军2500人,骁骑军1300-1400人,凉州军2000人,自己的亲兵300+,另有乞活军乌桓人300。
  
  义从军是自己的经制之军,骁骑军是禁军,凉州军是凉州正规军,都是常年打仗,训练频繁的军队,分批前进,你觉得要什么天顶星组织度?
  
  草原部落都能玩。
  
  常有草原大汗南下,先打依附中原的部落,然后裹挟他们一起南下,也是分批次前进,还分兵多路,互相配合。
  
  是不是把这些常年打仗的人想得太无能了?
  
  真正降低组织度的事情,是那种主官为了防止下面人尾大不掉,把所有士兵打散,然后随机安排到一个新营伍里面,让基层军官互相间不熟悉,军官与士兵间不熟悉。
  
  像这种保留原单位,基层组织不动,互相之间仍然是熟悉的人,只是上级军官间沟通的事情,你以为他们不能胜任?
  
  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