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
夙夜惟念死时将至
  
  痴子舍我五十余年
  
  库藏诸物当如之何
  
  我们讲应身佛管的是凡夫跟二乘,他内心“而年朽迈,益忧念子”。应身佛当然是有生有灭,他示现生、老、病、死,所以他感到他的一期的教化即将结束,内心更加忧念这些流浪的儿子,所以“夙夜惟念”,不管是白天,不管晚上,不断地思念一件事:“死时将至”,我一期的教化即将结束,而“痴子舍我,五十余年”,这些善根没有成熟的、这些一天到晚打妄想的愚痴的众生,在六道轮回里面打转。而我的“库藏诸物,当如之何”?我这个一念心性本具的功德,不知要毕竟付托何人,我这个大乘佛法的法脉不知如何地传承下去。
  
  这说明应身佛的忧念。就是说,我们不断地打妄想,不断地流转生死,其实佛陀看在心里面是非常忧念的,非常担心的。
  
  我们看第四段的“子到父城”。
  
 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
  
  从邑至邑从国至国
  
  或有所得或无所得
  
  饥饿羸瘦体生疮癣
  
  渐次经历到父住城
  
 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
  
  我们讲善根的互相感应,这个穷子的善根跟佛陀的忧念终于感应道交了。感应道交以后,这个穷子就开始为了追求饮食、离苦得乐的关系,“从邑至邑,从国至国”,经历了六道轮回里面的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经历了六道的所有果报。
  
  这当中“或有所得,或无所得”。“或有所得”,得到是什么呢?有漏的善法。他透过持戒、苦行、禅定,能够得到暂时的离苦得乐,暂时的温饱。“或无所得”,指的是对于大乘的无漏的善根,无所增长,因为他长时间没有遇到佛陀,没有佛法住世。所以,进步的是善法,但是退失的是大乘善根。所以他的结果,长时间轮回下来的结果只有两个:饥饿羸瘦,体生疮癣。虽然他不断地修善、持戒、修苦行、修禅定,但是缺乏大乘的中道法食,所以“饥饿羸瘦”。但是迷于我空之理而生起见思的烦恼,所以身体产生了皮肤病,疮癣。
  
  渐次地经历如是的辗转穷困以后,终于善根成熟了。我们讲过,善根成熟就是出世的善根成熟,那么终于跟父亲见面了,“佣赁展转,遂至父舍”。由于他修外道苦行,外道苦行虽然不是正道,但是它对我们的出离心是有帮助的,所以它某种程度加强他出世的善根。这个出世的善根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,终于感应道交了,所以跟父亲终于在两千五百年前见面了。
  
 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了这个儿子的“舍父逃逝,久住他国”。
  
 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,大乘善根怎么会退转?
  
 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。说过去,在清朝有一个年轻人叫王鼎实。这个人年轻的时候聪明强记,非常聪明,而且读书的时候可以一读过去就不会忘掉,所以十六岁就中了举人。中举人以后他就进一步要考进士,到京城去考进士。到了京城,一考完试就生病了,病得非常重,找各式医生都没有用,所以他就知道他的死亡将至。临死之前,为了安慰他的父亲,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,因为他父亲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,对他很期待。他说我即将要死亡,父亲你不要难过。他说,我不是你真正的儿子。我过去是一个镜山寺的老和尚。我修习数十年,几成大道(所以他是有神通的,他能够回忆他的过去)。我过去在镜山寺修学,做老和尚的时候,我动了两个念头而没有对治:
  
  第一个,我看到荣华富贵的境界,那些大员外带着他家里的眷属去朝香的时候,那种荣华富贵的境界,我心生羡慕。这第一个。第二个,我看到少年登科,年轻人考上状元,考上功名,敲锣打鼓到山上来还愿的时候,那种荣耀的境界,我也心生羡慕。我几十年修行下来,虽然有点道力,但这两个妄想并没有消灭。因为这两个妄想的其中一个,少年登科,对功名的好乐,所以我投生到你的家里面做你的儿子。你不用担心,我死了以后,你没有多久会再生一个儿子,那个才是你真正的儿子,我只是个过客。我死以后还要去轮回一次,去偿还我上一辈子第二个妄想,就是荣华富贵的妄想。这个地方,在净土的念佛感应故事里面出现以后,那个作者就说,修学数十年,几成大道,被两个妄想耽误了。就是说,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会流浪呢?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妄想。
  
  诸位!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,说是“本来无生死,生死由心现”。这怎么会有生死?就是妄想变现出来的。就是说,你现在念佛念得好好的,你心中是心与佛合、心与道合,你是跟父亲在一起,跟你的家庭在一起,但是你妄想没有管好。你说我今生善根在啊,对!但是你已经埋下了一个来生流浪的祸根,因为你这个妄想没有管好,你来生就会舍父逃逝,久住他国,这样来的。就是说,当妄想慢慢地增长广大,它的妄想力量强过你善根的时候,你就开始流浪了。
  
  所以这个就是说,这个穷子的善根本来是很强,但是没有管好妄想,最后就被妄想带走了。被妄想带走没关系,他毕竟有善根,所以终于父子相遇。
  
  子二、颂父子相见
  
  这地方有两段,先看第一段的经文。
  
 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
  
  施大宝帐处师子座
  
  眷属围绕诸人侍卫
  
  或有计算金银宝物
  
  出内财产注记券疏
  
 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
  
  谓是国王若国王等
  
  惊怖自怪何故至此
  
 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
  
  或见逼迫强驱使作
  
  思惟是已驰走而去
  
  借问贫里欲往佣作
  
  这一段是先说明子见父,儿子见到父亲的状态。
  
  “尔时长者,于其门内,施大宝帐,处师子座。”这个“尔时”,指的是佛陀宣说《华严经》的时候。在“门内”,这个门内就是在中道实相的门内,因为在《华严经》佛陀开显一心万行、万行一心,是整个中道的真空妙有。所以不但是有中道的智慧,还能够怎么样?“施大宝帐。”显现大悲的四无量心,这个叫“施大宝帐”。坐在师子座上,安住在中道实相,“眷属围绕,诸人侍卫”,他旁边有各式各样的法身菩萨来做围绕,跟三贤位的菩萨做侍卫。
  
  “或有计算,金银宝物,出内财产。”这当中有计算,就是有广大数量的“金银宝物,出内财产”。所以我们讲,不读《华严》,不知佛的富贵。其实《华严经》真正展现的是佛陀的富贵,六度的功德。佛陀的功德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,布施招感什么富贵;佛陀的功德是一为无量。你到了法身菩萨以后,修布施具足六度的功德,所以他有无量无量的功德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出现,这当中包括了“注记券疏”。注,大乘六度的功德,注就是广泛地去论述,一心开出来就是六度;记就是授记,佛陀为大乘善根成熟的授记;券,这个券就是心中的信用,就是四弘誓愿;疏,就是有障碍把它疏通,佛陀显现各种各种破障的——疏通障碍的法门。
  
  这个时候穷子在华严会上看到父亲,是既豪贵又尊严。豪贵指的是自受用,尊严指的是利他。“谓是国王,若国王等”,这个恐怕是大国王或者是王族。这个是报身佛嘛。所以内心“惊怖自怪”,就是责怪自己,“何故至此?”我为什么到这么一个尊贵的地方呢?他说:“我若久住,或见逼迫,强驱使作。”这个穷子长时间在生死轮回里面,他对自己没有自信,他以为到这个地方会被人强迫做这种困难而复杂的工作,所以“思惟是已,驰走而去”,离开了华严会上的诸佛菩萨的功德。干什么去呢?“借问贫里,欲往佣作”,希望到一个比较贫贱的地方做一个简单的粗活,来换取生活上的温饱。这说明,这个穷子长时间地轮回,他已经是变成了厌苦欣空,小智德薄。
  
  再往下看。前面是子见父,再看一下父见子。
  
 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
  
  遥见其子默而识之
  
  长者看到儿子就不一样了,他可以说是“在师子座,遥见其子”。这个重颂讲得简单,其实我们看前面的长行文,这个父亲看到儿子的时候是“心大欢喜”,充满期待,他总是觉得:我当初栽培的大乘善根应该还在,是有期待的。那么他怎么样?“默而识之”,但是他没有讲出来,没有跟旁边的法身菩萨说,这个人就是我过去走失的儿子。他心中默然认之,但是没有说出口,只是心中默默地欢喜,并没有说出这是我的儿子。
  
  作为一个穷子来说,他整个大乘善根修复的关键,就是父子相见。我们一个凡夫,见佛是很重要的。在经典上说,我们能够跟佛陀相遇,好处叫做“心念不空过,能灭诸有苦”。就是说,你如果能够跟佛陀当面地见面,他会给你一种强大的力量,就是让你心念当中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,正念力。这个正念力会让你今生或者来生能够解决一切的烦恼跟业力,就是“能灭诸有苦”。
  
 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。佛在世的时候,带着诸位大弟子到处游化,有一天到了一个婆罗门城。这婆罗门城,就是这整个城的所有人都是信奉婆罗门外道的。这个“婆罗门城”的王就很担心,说佛陀有广大的威德跟神通,他要是来这边说法的话,那所有人都信佛去了,我的信徒就减少了。他就规定,佛陀跟诸弟子进城的时候,所有人不能做两件事:第一个,不能供养佛陀跟他的弟子,不能供养;第二个,不能跟他讲话。违背的人罚五百个黄金。所以佛陀跟诸弟子进城的时候,大家都把门关起来,没有人敢在外面跟他互动。
  
  但是有一个例外。就有一个老妇人,这老妇人刚好在煮饭,去洗米。洗完米以后,她要把这个米水拿去丢掉。她出来的时候刚好撞见佛陀。她被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给摄受了,她就很自然地忘了国王的规定,就拿这个洗米水去供养佛陀。佛陀就慈悲地把钵拿出来,这个老妇人就把洗米水倒在钵里面去供养佛陀。
  
  供养佛陀以后,佛陀就现神通,从嘴巴放出金光,跑到空中绕一圈,再从空中回到他的白毫光。这个妇人看到这种瑞相以后,就感动地拜下去,念一句皈依佛:南无佛!佛陀马上跟她授记。他说,你会因为这次供养跟礼拜的因缘,未来十五劫的时间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,要么人,要么天,你这十五劫不会到三恶道去;享受快乐以后,十五劫福报享尽以后,你会做一个人,然后在那一生成就辟支佛果。
  
  刚好佛陀这样子授记的时候,旁边有一个婆罗门走过来,一听到就讥嫌佛陀。他说,佛陀!再怎么说您也是一个世间上让人家尊重的人,怎么能够为了饮食的供养而打此妄语呢?佛陀说,我生生世世不打妄语的。佛陀就把舌头伸出来,把整个头盖住。那婆罗门说,哦,这个人不打妄语,是真的。出广长舌相。
  
  但是婆罗门就不理解,说,她供养您一个米水,怎么就能够享受十五劫的快乐,又能够成就圣道呢?佛陀就说,你看远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树,这棵大树好几个人都抱不住,你知道这棵大树一开始是怎么来的吗?它那个种子,只有三分之一个芥子这么大的一个种子,但是它怎么样?辗转增盛,终于变成大树。这个种子你用阳光水分去栽培,变成大树。也就是说,这个大树是怎么来的?一开始是一个微小的种子,重点是这个种子种在了佛陀的身上。
  
  我们前面看到很多,我们讲到,成佛有一个了因的慧性,有一个缘因的善性。说你能够造作佛像、供养佛像、称念佛名,只要你跟佛沾一点边,皆已成佛道,就是这样来的。
  
  所以这个善根的栽培,除了法力还有佛力。诸位!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观念,你不能只是学法,而不跟佛结缘,这对你是非常不幸的事情。就是说,佛力不可思议,法力不可思议,因为佛陀是有广大的摄受力跟方便力。有些人他也不拜佛,也不供佛,他只是学习佛法的理论。你不跟佛结缘,那佛陀怎么救你呢?这个穷子他再怎么样的善根退转,他跟佛结下深缘,所以他能够跟佛陀相遇,佛陀就有办法方便摄受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!就是说,没有错,依法修学是对的,但是法里面少不了佛陀的地位,佛是很重要的。所以这个地方讲父子相见,所以造成了后面的善根的修复,就是从这边来的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