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朕真的不务正业 > 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恶多端,大祸自招

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恶多端,大祸自招

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恶多端,大祸自招 (第2/2页)

“先生所荐之人,极为合适,就是朕担忧王谦久在京师,恐难办好此事,若是出了麻烦,王次辅就这一个独子,恐伤君臣之和。”朱翊钧对这个人选很赞同,但王崇古就这一个儿子。
  
  三年三十四万两银子,还没王谦的零花钱多。
  
  若是王谦死在了四川,王崇古又如何自处呢,王崇古的圣眷堆积极高,官厂团造法,有了阶段性的成果,人事任命,自然要考虑王崇古的意见。
  
  “臣和王次辅沟通过了,为国朝任事奔波,本就是臣子之大义所在,食君俸,自然要忠君事。”张居正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:“王谦已经有三个儿子,两个女儿了。”
  
  王谦若是死了,那也是为老王家堆积圣眷了,反正他已经后继有人了。
  
  “王谦为巡按御史,若是在四川出了事,四川地方承受不住这个代价。”张居正进一步解释道,这趟差事,危险有一些,并不是特别危险,除非四川想造反,这是基于行政力量恢复的前提下。
  
  “嗯,那就王谦吧。”朱翊钧最终肯定了张居正的举荐,王谦带着缇骑千户、缇骑、都察院诸官,前往四川,主要针对的是四川地方望族,至于官吏,则是都察院和吏部之事。
  
  张居正来到离宫面圣,自然不只是四川戥头案这一件事,他抖了抖袖子,翻出了一卷书,递给了冯保。
  
  看着书放到了御案之上,张居正百感交集,感慨万千。
  
  阶级论,张居正在这卷书里,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阶级的理解和定义。
  
  阶级,一种衡量掌控社会资源、调动社会资源能力大小的标准。
  
  张居正将其分为世袭官、官选官、名门望族、乡贤缙绅、走狗皂吏、自耕农户、佃户长工、穷民短工、贱籍奴仆。
  
  例如普遍存在大明的番夷奴仆,都属于贱籍,在华夷之辨中,番夷不是人,有个贱籍已经是高攀了。
  
  产生阶级的根本原因,张居正在开始的时候,将其归因到了帝制,这让张居正迟迟无法动笔。
  
  如果将阶级产生的原因完全归因帝制的话,那岂不是代表推翻帝制,就消灭了阶级?推翻帝制,作为保皇党中的铁杆保皇党,张居正怎么可能如此大逆不道?
  
  这让张居正思索了好几年的时间,少年天才,历经风雨,摄政五年,当国九年的张居正,用了数年的时间思索这个问题。
  
  细想之后,张居正发现自己有些管中窥豹,狭隘了。
  
  阶级的产生,不是帝制和依托于帝制之下的官僚制度,阶级、帝制、官僚、矛盾,都是结果,而不是原因。
  
  阶级的产生原因极多,张居正在这一卷书中,进行了详细的论述,在张居正看来,阶级是伴随着朘剥出现的,而朘剥则代表着生产剩余,而阶级存在的原因是生产有剩余,但生产力,也就是人改变自然能力不够充足,生产剩余无法满足所有人需求才产生了阶级。
  
  “先生的想法,和儒家的大同,几无区别。”朱翊钧看完了一小段,打算细细研读,笑着对张居正说道。
  
  按照张居正的逻辑,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有剩余但仍然不足,当生产力过剩,则物质过剩,就可以消灭阶级了。
  
  但朱翊钧觉得不是这样的,即便是生产力过剩、物质过剩,仍然存在阶级。
  
  张居正并不幼稚,就像儒家把修身看的比天还高,似乎只要人人都修身,把德行修好了,就是伱爱我,我爱他的甜蜜大同世界,但这修身修德修了两千年了,大同世界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。
  
  政治主张,素来如此,一切政治主张,都要构建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国,而后向着理想的模样努力。
  
  理想国不是用来实现的,是用来做梦的,俗称画大饼。
  
  你画的这个大饼,越是具体,越是详细,越是真实,就有越多的人追随你,支持你,让这个大饼更加具体详细和真实,不断补充之下,或许、有可能、大概,这个大饼终于成真的那一天。
  
  “臣才疏学浅,也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。”张居正不觉得自己是无能的,在政治学问这一块,他已经和陛下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,他这套理论办法,只要不失传,就注定万古流芳。
  
  至于生产力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,理想国并没有出现,他张居正那会儿早就是冢中枯骨,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。
  
  朱翊钧和张居正聊了许久,王崇古的以工代赈安置流氓疏,其实是在创造一个阶级,一个在走狗皂吏之上,和乡贤缙绅等同的阶级,工匠。
  
  一旦这个阶级形成、稳固,成为和乡贤缙绅相抗衡的力量,这个群体为了自己的生存,会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。
  
  而另外一方面,随着开海和大量白银的涌入,也会诞生一个官选官之下,望族之上的阶级,他们掌握的社会资源:人口、土地、生产资料、生产剩余等等,将远超望族、缙绅之流,而这个阶级在不断的扩张之中,会不断的扩大自己在社会的影响力,并且深入影响到官选官和世袭官。
  
  这是朝廷必须警惕之事。
  
  按张居正的说法,就是一旦这个群体的爪子伸向了不该伸的地方,该剁就得剁。
  
  张居正是有具体参考,这个参考一共有两个例子,一个是王崇古,一个是孙克弘的孙氏。
  
  他们都是特权经济的代表,是大明朝廷调整政策之下,养出的两个庞然大物,他们掌控的社会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名门望族,甚至还是官选官中的中流砥柱。
  
  下一步,就是僭越皇权。
  
  “先生,大才。”朱翊钧只是粗浅的读了一遍,就感悟颇多,略有些疑惑的问道:“先生何处悟道?”
  
  矛盾说,是张居正观月、观湖、观风、观人,总结历代先贤所得,而这阶级论是在矛盾说和公私论的基础上,更进一步的政治讨论。
  
  朱翊钧比较好奇,张居正到底是怎么想明白的。
  
  “臣观猴山所悟。”张居正犹豫了片刻,还是满足了皇帝的好奇心。
  
 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:“猴山?”
  
  “猴山。”张居正点头说道:“猴山也有猴王,而这猴王夺猴子猴孙食物,这猴子猴孙不敢反抗,多有争抢,但也没有饿死,故此为生产有余,臣一琢磨,充足供应食物之后,食物极为充盈,这猴山内讧果然少之又少,互相不再争抢。”
  
  张居正没有骗皇帝,他是真的在猴山前,把这件事想明白的,如果细细观察猴子,会发现,它们这个集体,居然也有猴王,也有阶级,但食物极为充盈,不必抢夺之后,仍有猴王存在,甚至一些瘦弱的猴子猴孙,仍然瘦弱。
  
  这和张居正的理论并不相符。
  
  这也是张居正阶级论的第二卷内容,分配,他还没写出来,也不清楚自己死前能不能写出来。
  
  悟道这种事,得看机缘。
  
  “猴山好啊,冯大伴,猴山群猴有功,许五世粮足饭饱。”朱翊钧犒赏了这个猴山,他倒是想给张居正继续加官进爵,以献书定策之功,恩赏张居正一个侯爵玩玩,他肯给,张居正绝不肯要就是了。
  
  “臣遵旨。”冯保俯首说道。
  
  第一卷阶级论最大的成果,是承认了阶级的存在,这是承认问题面对问题,连阶级都不肯承认,那是怯懦,承认阶级存在,面对阶级带来的诸多问题,进而调和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,是朝廷享受权利必须履行的义务。
  
  而阶级的划分、阶级出现的根本原因、阶级在矛盾相继的万物变化之中不断的自我补充,也是第一卷的成果。
  
  而另一方面,张居正作为受制于千年以来的君君臣臣礼教影响,依旧为皇帝单独划分了一个阶级,其实皇帝的种种属性,应该算是世袭官阶级内,但张居正仍然将皇帝划分为了天命所归的人间圣人。
  
  生物之主,兴益之宗。
  
  张居正不是没有想明白,他在逃避,也是他依旧要倚仗高高在上的皇权推动他的新政,这是现实,而且陛下的英明,也让张居正偶尔会思考,难不成真的有天命不成?
  
  这让这第一卷的阶级论,有点异味儿,但并不多,张居正作为臣子,没有过多的讨论皇帝这一阶级,在整卷书里,只是单独将皇帝列了出来。
  
  朱翊钧大手一划,把皇帝这一个阶级划去,让整卷的异味儿尽数消散,反正帝制之下,臣子也不能讨论,所以干脆不设便是。
  
  次日的清晨,戥头案的累累血债,和阶级论在各大民报的头版头条出现,邸报更是长篇累牍,添加了来自皇帝的亲自注释。
  
  毫无疑问,这将是未来数十年,乃至数百年的纲常。
  
  皇帝亲自作释,代表着日后的科举考试中,一定会出现矛盾说、公私论、阶级论,这是必然,张居正整饬学政的一个环节,也是大明的惯例之一。
  
  这让学子们叫苦连天,算学还没弄明白呢!
  
  杨有仁的死,也让遮奢户们头皮发麻,大将军府的刀对外不对内,戚帅只要从关外回到了京师,和以前的受气包没什么两样,唯独这个黄公子,大将军如此纵容,实在是让人多了许多的猜测。
  
  廷臣们有很多早就知道或者是想到了,知道了这黄公子,恐怕不是蓬莱黄氏。
  
  戥头案在京师闹出了巨大的风波,若是佐以阶级论食用,让所有人对天下运行的逻辑,多了几分本质上的认识,在互相印证之下,新都杨氏,立刻就被风吹到了风口浪尖之上。
  
  杨德仁,嘉靖二年进士杨惇之子,出自新都杨氏二房,杨有仁冲撞了黄公子,杨德仁一手制造了杨有仁的自缢,但似乎大将军府仍然不满足,仍要追击,杨德仁带着两车的礼物,带着拜帖,来到了大将军府,请求拜见戚继光,请求戚继光放过。
  
  戚继光没有拿到拜帖,因为大将军不在家,大将军在京营忙碌,白天拜访基本上看不到人。
  
  但杨德仁从门房得到了大将军的回复,自作孽,不可活。
  
  戚继光这个回答,十分明确告诉了杨家,他戚继光的态度,要搞杨氏的不是他戚继光,是大明朝廷,是新政的大势,而且这个回答,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明确的含义,陛下剑指之处,兵锋所至之地。
  
  即便是你人在四川,敢造反,骨灰给你扬了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