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> 第二千零二十六章:万神殿=东林党(求双倍baodi)

第二千零二十六章:万神殿=东林党(求双倍baodi)

第二千零二十六章:万神殿=东林党(求双倍baodi) (第2/2页)

说起东林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《五人墓碑记》中那个不畏强权的周顺昌,或者是铁骨铮铮的杨涟、左光斗,但如果深入了解明朝后期的历史,就会发现东林党人并非都是正面形象,特别是后期的东林党人其中不乏一批自诩清高、不务实事的“愤青“,正是这些人把大明推向了覆亡的深渊。东林党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高谈阔论,动不动就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“,但是真到了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却往往袖手旁观,甚至推波助澜。
  
  东林党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高谈阔论,动不动就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“,但是真到了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却往往袖手旁观,甚至推波助澜。1642年大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,当时明清之间刚刚结束了松锦之战,虽然明军惨败但清军也元气大伤,清太宗皇太极意识到,想要彻底打败庞大的明朝并非易事,于是主动向明朝提出议和。皇太极的诚意很足,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明朝使臣,态度诚恳,开出的条件也相当友好:以宁远、塔山一线为界,互不侵犯;遣返明朝逃民;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白银和黄金,换取人参和貂皮;两国结为兄弟之邦。对于内忧外患的明朝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喘息的良机,如果能够与北方的满清议和,集中力量平定内乱改革弊政,大明完全有可能延续国祚。
  
  东林党人却对此嗤之以鼻,他们高喊“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“,叫嚷着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“,在他们看来堂堂天朝上国怎能与蛮夷议和?提出这种建议的人简直就是大明的罪人!在这种舆论压力下崇祯皇帝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,将议和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兵部尚书陈新甲,他以“私通敌国“的罪名处死了陈新甲,断然拒绝了满清的议和提议。
  
  大明错过了一个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,而这仅仅是东林党人误国的开始……
  
  东林党人不仅在对外政策上误国在内政方面也是问题重重,他们与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斗争,几乎贯穿了整个天启朝,表面上东林党人似乎占据了道德高地,高喊着要改革时弊营造清正廉洁的吏治,而宦官集团则是他们的对立面,专权弄政残害忠良贪污腐化。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,没有皇帝的支持宦官是没有话语权的,魏忠贤是看着天启长大的老奴才,对皇帝那是忠心耿耿恭恭敬敬。阉党作恶说白了就是皇帝默许的结果,东林党人跟宦官斗,归根结底就是在跟皇权叫板。这帮东林党人天天把“忠君爱国“挂在嘴边,明明知道阉党是皇帝的爪牙,是皇帝为了制衡他们故意扶植的势力还要死磕到底,阉党贪污腐化东林党中贪得无厌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  
 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最后还守在崇祯身边的,就剩下几个太监了,那些平时高喊“君父“的东林党人呢?不是跪着投降李自成,就是转头去舔清朝的脚后跟。东林党和阉党整天掐来掐去搞得朝廷上下鸡飞狗跳,哪还有心思治理国家?内忧外患的大明哪经得起这么折腾?
  
  崇祯自缢煤山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,东林党人立马又开始施展他们的“斗争艺术“,这帮人要么暗中操控要么明目张胆地利用南明朝廷,整天勾心斗角争权夺利,国家都快亡了还在那儿勾心斗角。
  
  东林党人的另一个“绝活“——清议,这帮人最爱干的事就是对朝政指手画脚,动不动就批评这个抨击那个,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匡扶正义维护道德,可实际上不过是在沽名钓誉,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。
  
  钱谦益这位仁兄在明朝时可是个大名人以清高著称,可等到清兵入关他立马变脸跑去给清朝当官,后来还写了本《投筐集》专门记录自己投降的“光荣“历程。
  
  东林党人还喜欢搞“党同伐异“,谁要是跟他们意见不一样立马就给扣上一顶“奸臣“、“小人“的帽子,长此以往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谁还敢说真话?崇祯年间有个叫黄道周的大臣本来是个正直的人,可他因为反对东林党的一些做法,就被扣上了“阉党余孽“的帽子,结果这位忠臣被迫离开朝廷最后郁郁而终。这帮人整天叽叽歪歪可真到了该他们出力的时候又缩得比谁都快,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城下,东林党的大佬们都干嘛去了?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投降敌人,那些平日里高喊“君父“的东林党人,这会儿怎么不见人影了?东林党人就是一帮只会耍嘴皮子的“键盘侠“,他们整天标榜自己多么清高多么爱国,可真到了国家危难之际他们除了逃跑就是投降,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忠臣良将?东林党人的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他们对实际国情的认识严重脱节,这帮人整天在书斋里读圣贤书高谈阔论,对国家面临的真实困境却一无所知。
  
  农民起义中东林党人总是把农民起义简单地归结为“流寇作乱“,认为只要严惩不贷就能平息,他们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农民揭竿而起,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,可东林党人对此视而不见只会喊打喊杀。崇祯年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东林党人的对策是加派军队加重税收结果适得其反,税收加重农民更加不堪重负;军队增加却无钱粮可发,这不是抱薪救火吗?东林党人总是标榜“攘外必先安内“认为只要内部安定了,外患自然就会消除,这种想法简直是天真得可笑!明朝后期,满清已经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,如果不积极备战光靠“安内“能解决问题吗?
  
  结果在东林党人的影响下朝廷对边防的投入越来越少,到崇祯年间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,你说这仗怎么打?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担当,有能力的人不敢施,怕被扣上“奸臣“的帽子,没能力的人反而大行其道,因为他们善于溜须拍马迎合东林党人的口味。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换了将近50个内阁大臣,很多时候一个大臣刚刚熟悉业务还没来得及做点事,就被东林党人告倒了,这不是在耽误国家大事吗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