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重生于红楼末年 > 第一卷:在外而安 第436章 离心离德(二)

第一卷:在外而安 第436章 离心离德(二)

第一卷:在外而安 第436章 离心离德(二) (第2/2页)

他便命人将田玉峰的家中妻妾,给田玉峰送了过去,又命令田玉峰为潼关总兵,替他把守东大门。
  
  田玉峰乃大顺高级将领,起事以来,和许多人都厮杀过,仇家不知凡几,他也不想脱离大顺这杆大旗,便接受了李鸿基给他的这份任命书,前往潼关上任去了。
  
  不过此后,他再也没有返回长安,即便李鸿基寿辰这一日,他也只是派人前来送礼,本人却一直窝在潼关城内,轻易不肯外出。
  
  李鸿基也和他保持了一定的默契,从未宣召他入朝。
  
  而这个时候,袁绵侯、李补之这两位大将也身体慢慢地好转了。
  
  刘捷轩被杀一事,瞒得过别人,瞒不过他们这两位大佬。
  
  田玉峰之所以龟缩在潼关,再不肯返回长安,他们也有所耳闻。
  
  袁绵侯感觉到长安城内的情况很不正常,皇帝李鸿基又痴迷于男女之事,担心自己受到牵连,便也想要开溜了。
  
  但具体开溜到哪里,他须得好好地想一想。
  
  东边潼关,倒是一个好地方,钱粮物资不充裕时,便可以向东进入豫省,在中原腹地打草谷,抢钱抢粮,抢丁口,抢妇人。
  
  那个豫省巡抚徐仲华,乃进士正途出身,听说文章写得极好,书法也写得很不错,但在带兵打仗方面,却委实没有什么经验,连境内那些土匪,都无法肃清。
  
  鄂省总督左昆山,每逢钱粮困乏时,便派部队前往豫省南部就粮,常常引得徐仲华气愤至极,屡次写信给金陵扬光小朝廷告状,但也只能这样了。
  
  若不是担心灭了徐仲华之后,会引来冀国公府一系的干预,导致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,他徐仲华都不知道在左昆山手底下死了多少回了。
  
  但问题是,潼关已经被田玉峰给占据了,想要从他手里,把这个美差抢过来,除非和田玉峰翻脸,这显然没有必要。
  
  北边风沙极大,又与草原诸部接壤。
  
  草原部落每逢遇到粮草不足的问题,不敢东进和清廷发生纠缠,也不敢打冀国公府一系的主意。
  
  听说那个草原部落首领吴克敬,很是看不起三姓家奴吴月先,多次南侵大同府,和吴月先手下的大同兵,打得有来有回。
  
  袁绵侯不想去北边,不想和那些草原骑兵发生摩擦,追又追不上,防又防不住,过不上几天安心的日子。
  
  大顺占有陕甘行省大部,南边是盘踞在汉中府的曹化蛟,此人作战凶猛,手底下又有数千精锐,是大顺政权的重点防备对象之一。
  
  袁绵侯曾经和曹化蛟多次交手,互有胜负,感觉两人之间势均力敌,倒是可以好好地会一会了。
  
  袁绵侯便托人给牛聚明、宋康年二人送礼,包括金银首饰、貌美妇人,林林总总,差点把袁绵侯的半个家当都给搭进去了。
  
  大顺皇帝李鸿基的三弟李鸿敬那里,袁绵侯也请他吃了好几回酒,请他帮忙吹吹风,说是长安营中没有好的位置了,想捞一个地方实职。
  
  一番运作之后,袁绵侯总算心想事成,捞到了一个凤翔总兵的职务,前往凤翔府城坐镇去了。
  
  袁绵侯的用意十分明显,就是想要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,躲在外边逍遥快活。
  
  牛聚明、宋康年二人,也担心这些功勋卓著的武勋群体带头闹事,不服从管理。
  
  已经杀害了一个不听话、有反心的刘捷轩,他们也不敢再贸然擅杀其他重要将领了。
  
  不提田玉峰、袁绵侯等高级将领都有了戒心,就说大顺皇帝李鸿基那里,这一关就不好过。
  
  上次因为刘捷轩被杀、田玉峰出走一事,李鸿基还生了很大一场闷气,时常流露出后悔之意。
  
  幸亏牛聚明给李鸿基身边的宠妃窦氏送了许多金银财宝,有这样一位娇滴滴、软绵绵的枕边人帮着说话,随时能岔开话题,变着花样哄开心,这才没让李鸿基深究此事。
  
  窦妃久处深宫之中,那种魅惑人心的手段十分了得,即便劝不动李鸿基,还可以用她身前那幽深雪谷,把李鸿基的整个脑袋都埋进去,让他憋闷得再也说不出话来,有什么气也消散了。
  
  让袁绵侯去外地,省得他在长安捣蛋,也符合牛聚明、宋康年二人的利益,此事在多方运作之下,很快就办成了。
  
  袁绵侯来到凤翔府之后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除了辛勤练兵之外,还时常派出小股部队,和曹化蛟手底下的汉中兵,屡屡发生摩擦。
  
  这样一来,李鸿基便不会轻易把他调回到长安去了。
  
  李补之是李鸿基的侄子,深得其信任。
  
  按道理,牛聚明和宋康年二人再胆大包天,也不至于欺辱到他头上。
  
  但问题是,李鸿基除了有他李补之这个大侄儿,还有一个三弟,也就是李补之的三叔李鸿敬。
  
  李鸿基先后娶了三位妻子,再加上新收用的这名旧朝宫女窦氏,也就是现在的窦妃,身边妇人也不少了,但却一直没有子嗣。
  
  不是说李鸿基没有儿子,而是说,李鸿基连女儿都没有一个。
  
  许多人担心李鸿基百年之后,大顺政权会立马分崩离析,便提议李鸿基或可考虑提前立储。
  
  李鸿基曾答应文武百官,说会郑重考虑此事,但却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说法,众人也不好意思反复催促。
  
  毕竟此乃李氏家事,别人也不方便说太多。
  
  李补之曾经私下里揣摩过,叔父李鸿基不愿意提前立储,也是害怕大权旁落,担心他李补之禁不住有心人的怂恿,提前夺权,发动兵变,到了那个时候,他李鸿基可就要性命不保了。
  
  为了打消叔父李鸿基的顾虑,李补之便主动请缨,前往金城府招兵买马,镇守大顺帝国西侧。
  
  不过,为了在长安保持一定的存在感,李补之把自己的儿子李大亨留了下来,让他侍奉在皇爷爷李鸿基身边,关键时候,也能替他李补之通风报信。
  
  金城府颇不安宁,四周都有地方势力割据,李补之这次前去,一共带走了数千精锐,包括原属于闯王老营中的一部分骑兵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